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来到南通汉科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南通汉科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南通汉科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专业热处理集团公司

服务热线:13901478882

设备好——保证所生产产品设备技术新颖可靠

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 , 设备选型 , 可以让模具变得相对更加光亮,减少工件的变形量。

稳定性好——性能稳定可靠

产品性能稳定,延展性高,不易变形,严格质量管理,产品监测到各生产点。

可追溯性——可追溯性强

质量专人把控,合格出厂,可追溯性是3年。

专业客服为您提供技术指导和答疑。

检测设备 + 更多

+ 更多 走进我们

南通汉科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南通汉科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热处理集团公司,公司地处运洋河畔的里下河水乡的南通市海安县白甸镇.至今有十多年热处理技术经验.通过日本小松、ISO9001-2000认证,TS16949-2002汽车行业认证。
国内的热处理设备及技术针对不同材质需求,提供完善的热处理方案.专业服务长三角地区(渗碳、碳氮共渗、渗硫氮化、气体氮化、真空渗碳、等温淬火、高频淬火、淬火、调质、 麻淬火、正火、退火、深冷处理等。
根据目前长三角地区汽车、电子行业冲压件热处理品质要求不断提升,公司2006年5月从国外引进渗氮炉等专业设备。专门针对冲压件、弹片、钢片、钢夹等(硬度、韧性、耐疲劳度、变形量)稳定性要求高的产品。目前已经在上柴、长城汽车、南京依维柯等一些厂家的产品部件上得到体现。

+ 查看详情

合作伙伴

+ 更多 常见问题

正火工艺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主要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细化晶粒等,以下是其一般操作流程:准备阶段工件检查:对待处理工件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确保工件符合正火工艺的要求,记录工件的原始状态,如硬度、组织结构等,以便后续对比分析。设备选择与调试:根据工件的材料、尺寸和生产批量,选择合适的加热设备,如箱式电阻炉、井式炉等,并检查设备的温度控制系统、加热元件等是否正常工作,校准温度仪表,确保温度测量准确。工装夹具准备:准备好用于装夹工件的工装夹具,确保工件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能够保持正确的位置和姿态,防止变形或损坏,对于一些特殊形状或要求的工件,可能需要设计和制作专用的工装夹具。辅助材料准备:准备好必要的辅助材料,如耐火材料、保护气体等。耐火材料用于保护加热设备和工件,防止热量散失和氧化;保护气体可用于在加热过程中减少工件表面的氧化脱碳。加热阶段装炉:将工件平稳地装入加热设备中,注意工件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以保证炉内气氛均匀流通,使工件受热均匀。对于大型或复杂形状的工件,应采取适当的装炉方式,避免因重力或热应力导致变形。升温:按照预定的加热速度,缓慢升高炉温,使工件逐渐受热。加热速度要根据工件的材料、尺寸、形状以及设备的加热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对于高合金钢或大型工件,通常需要采用较慢的加热速度,以防止热应力过大导致工件开裂或变形。温度控制:在加热过程中,严格控制炉温,使其达到并稳定在正火工艺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不同材料的正火温度有所不同,一般在 Ac3 或 Accm 以上 30 - 50℃。例如,对于中碳钢,正火温度通常在 850 - 900℃;对于高碳钢,正火温度一般在 820 - 860℃。可通过温度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加热功率,确保温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温:当工件达到正火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使工件内部的组织充分均匀化。保温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工件的材料、尺寸、装炉量以及加热设备的特性等因素。一般来说,保温时间可根据工件的有效厚度按每毫米 1 - 1.5 分钟来估算,但实际生产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通过试验或经验来确定。冷却阶段出炉:保温结束后,迅速将工件从加热设备中取出,转移到指定的冷却区域。出炉操作要迅速、平稳,避免工件受到碰撞或震动,以免影响其组织和性能。风冷:将工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空气中自然冷却,为了保证冷却均匀性,可采用风扇等设备加速空气流动,使工件周围的空气能够及时更新,带走热量。冷却速度对工件的组织和性能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比淬火慢。冷却监控:在冷却过程中,可对工件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了解冷却速度和冷却均匀性。如果发现冷却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局部冷却过快或过慢,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如调整风扇位置、改变工件放置方式等。冷却至室温:让工件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冷却后的工件应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硬度检测等,以评估正火工艺的效果是否满足要求。后续处理阶段清理:对正火后的工件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氧化皮、油污等杂质。清理方法可根据工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如采用喷砂、抛丸、酸洗等方法。检验: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对工件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精度测量、硬度检测、金相组织分析等。通过检验,判断工件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标识与记录:对检验合格的工件进行标识,注明材料、规格、正火工艺参数、生产日期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管理。同时,将正火工艺的相关参数、检验结果等记录在案,为后续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包装与储存:根据工件的用途和客户要求,对工件进行包装,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式,防止工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到损坏或腐蚀。将包装好的工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受潮、生锈等。

如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回火温度和时间?

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工件的最终性能,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我将结合文件里的回火工艺部分,为你详细阐述如何根据具体需求做出合适选择。依据材料特性: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各异的回火特性,像 45# 钢与 40Cr 钢,其成分和组织结构有别,回火温度和时间也应不同。45# 钢调质时,若淬火后硬度在 HRC58 - 60 ,技术要求硬度为 HRC20 - 25,回火温度设定在 560 - 600℃ 。而 40Cr 钢淬火后,若硬度为 HRC40 - 45,回火温度则在 350 - 370℃。所以,在选择回火参数前,必须深入了解材料的特性,才能确保回火效果符合预期。参考工件硬度要求:工件的硬度要求是选择回火温度和时间的关键指标。如果希望提高工件的韧性,降低硬度,可适当提高回火温度,延长回火时间;要是追求较高的硬度,就需降低回火温度,缩短回火时间。在实际操作中,要依据产品的使用场景和性能要求,精准确定回火参数。考虑工件尺寸和装炉量:工件的尺寸大小和一次装炉量也会对回火效果产生影响。较大的工件或一次装炉量较多时,热量传递和均匀性会受到影响,需要适当延长保温时间,确保工件各部位都能达到预期的回火效果;较小的工件或装炉量较少时,保温时间则可相应缩短。比如,在回火工艺中提到,回火保温时间要根据零件大小和一次装炉量等情况进行调整,原则是要符合图样所要求的硬度。结合淬火后的状态:淬火后的工件硬度、组织状态等,对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也至关重要。若淬火后硬度偏高,可能需要较高的回火温度或较长的回火时间来调整硬度;若淬火后的组织存在不均匀等问题,也需通过调整回火参数来改善。在确定回火参数前,要对淬火后的工件进行全面检查和分析。如果你还想进一步了解如何优化回火工艺,或者想知道不同回火方式对工件性能的具体影响,欢迎随时告诉我。

热处理的工艺流程

热处理加工是指固态材料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获得预期的组织和性能,该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3个过程,接下来小编详细为您介绍一下吧!   1.加热:利用木炭、煤、电等作为热源直接加热或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或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2.保温:将固态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   3.冷却:冷却方法因工艺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   金属通过热处理加工,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组织结构及性能会发生改变,加工过程中,上述工艺过程需相互衔接,不可间断。

热处理应力对淬火裂纹的影响

 热处理存在于淬火件不同部位上能引起应力集中的因素(包括冶金缺陷在内),对淬火裂纹的产生都有促进作用,但只有在拉应力场内(尤其是在大拉应力下)才会表现出来,若在压应力场内并无促裂作用。  淬火冷却速度是一个能影响淬火质量并决定残余应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能对淬火裂纹赋于重要乃至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为了达到淬火的目的,通常必须加速零件在高温段内的冷却速度,并使之超过钢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才能得到马氏体组织。就残余应力而论,这样做由于能增加抵消组织应力作用的热应力值,故能减少工件表面上的拉应力而达到抑制纵裂的目的。其效果将随高温冷却速度的加快而加大。而且,在能淬透的情况下,截面尺寸越大的工件,虽然实际冷却速度更缓,开裂的危险性却反而愈大。这一切都是由于这类钢的热处理随尺寸的加大实际冷却速度减慢,热应力减小,组织应力随尺寸的加大而增加,形成以组织应力为主的拉应力作用在工件表面的作用特点造成的。并与冷却愈慢应力愈小的传统观念大相径庭。对这类钢件而言,在正常条件下淬火的高淬透性钢件中只能形成纵裂。  避免淬裂的可靠原则是设法尽量减小截面内外马氏体转变的不等时性。仅仅实行马氏体转变区内的缓冷却不足以预防纵裂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只能产生在非淬透性件中的弧裂,虽以整体快速冷却为必要的形成条件,可是它的真正形成原因,却不在快速冷却(包括马氏体转变区内)本身,而是淬火件局部位置,在高温临界温度区内的冷却速度显著减缓,因而没有淬硬所致。产生在大型非淬透性件中的横断和纵劈,是由以热应力为主要成份的残余拉应力作用在淬火件中心,而在淬火件末淬硬的截面中心处,首先形成裂纹并由内往外扩展而造成的。为了避免这类裂纹产生,往往使用水--油双液淬火工艺。  在热处理工艺中实施高温段内的快速冷却,目的仅仅在于确保外层金属得到马氏体组织,而从内应力的角度来看,这时快冷有害无益,冷却后期缓冷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降低马氏体相变的膨胀速度和组织应力值,而在于尽量减小截面温差和截面中心部位金属的收缩速度,从而达到减小应力值和抑制淬裂的目的。

表面热处理后如何防脱碳

   随着现代我们对钢铁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平时我们在进行使用时,都会进行表面热处理,在处理之后常会出现脱碳现象,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呢。  1、工件加热时,尽可能地降低加热温度及在高温下的停留时间。合理地选择加热速度以缩短加热的总时间。  2、控制适当的加热气氛,使呈现中性或采用保护性气体加热。  3、热压力加工过程中,如果因为一些偶然因素使生产中断,应降低炉温以待生产恢复,如停顿时间很长,则应将坯料从炉内取出或随炉降温。  4、进行冷变形时尽可能地减少中间退火的次数及降低中间退火的温度,或者用软化回火代替高温退火。进行中间退火或软化回火时,加热应在保护介质中进行。  5、高温加热时,钢的表面利用覆盖物及涂料保护以防止氧化和脱碳。  我们在对正确的热处理过程操作及增大工件的加工余量,以使脱碳层在加工时能完全去掉。同时在进行处理时,也应当做好维护保养,以此来对整个产品做到维护。

热处理质量检验的项目和方法

热处理零件的技术要求不同,采用的热处理工艺也不同,进行质量检验的项目和方法也不一样。在热处理生产中常用的质量检验项目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化学成分的检验  1)火花鉴别法。在热处理生产中有经验的检验人员和热处理工,都能靠观察材料被砂轮磨削时产生的火花特征来鉴别零件材料的化学成分。  2)光谱分析法。用光谱仪可以测量和记录出不同元素的谱线的波长和强度,对照谱线表即可得出材料中所含元素及含量。  3)化学分析法。在实验室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可以准确地分析出金属材料中所有元素的含量,这种方法在工厂中常用。  4)微区化学成分分析。微区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由电子探针x射线分析,俄歇电子能谱分析,离子探针分析等方法。  (二)宏观组织检验及断口分析  1)宏观检验法。钢材的宏观经验常用酸浸腐蚀的方法,包括热酸浸蚀检验,冷酸浸蚀检验,电解酸蚀等方法。  2)断口分析。分析包括宏观断口分析,显微断口分析。  (三)显微组织分析  1)钢热处理后的纤维组织鉴别。  2)钢的显微缺陷检验。  3)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检验。  4)化学热处理的层深测定。  5)灰铸铁的组织检验。  6)常用有色金属的组织分析。  (四)力学性能试验  1)热处理零件的硬度检验。  2)热处理零件的机械性能试验。  (五)无损检测  1)内部缺陷的检测。  2)表层缺陷检测。

知识百科 行业动态